新闻动态

首页 > Content

视写作为生命 一天不写就白过了

Author:  Time:2022-06-22 15:00:12  Browse:

“这不仅是两位作家的大事,对河北文学界也是可喜可贺的大事。”6月16日,作家刘荣书、诗人白庆国受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研究员仪式在新乐举行,引发了业内外的关注,河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建东这样评价。其中诗人白庆国就来自石家庄新乐,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曾入选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

  


 作家刘荣书、诗人白庆国在省内文学界颇具知名度。刘荣书1968年10月生,河北滦南县人。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9届高研班学员,河北省文学院四届签约作家。中短篇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当代》等杂志,有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等刊物选载并收入年选。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追赶养蜂人》《冰宫殿》,长篇小说《一夜长于百年》《望烽烟》《党小组》等。其小说曾入选2014、2019年度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并荣获河北省首届孙犁文学奖、剑门关文学奖等多个奖项。《党小组》改编为电视剧《前行者》,备受好评。



 白庆国1964年3月生,河北新乐市人。中国作协会员,在《人民文学》《新华文摘》《诗刊》等发表诗作数百首,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等选本。曾荣获首届郭沫若诗歌奖、河北省第十二届文艺振兴奖等奖项。诗集《微甜》入选中国好诗·第三季,并获第三届孙犁文学奖、首届贾大山文学奖特别奖。同时他还发表百篇散文作品,作品入选《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

  对此,河北美术学院校长甄忠义表示,刘荣书、白庆国获聘为该校特聘研究员,对于提高学院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的能力、推动高质量文艺作品的创作,具有重大意义。学院将竭诚为两位老师的艺术创作,提供优越的人力物力资源和艺术交流平台,为河北省的文学创作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13F23 14260


  当天,刘荣书、白庆国向学校图书馆捐赠图书200册。两人还主持召开“河北美术学院校庆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文学艺术创作学术研讨会”,与受邀专家和河北美术学院基础教学部相关专任教师以“文学与艺术创作的共生与融合”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名家点赞作家诗人受聘高校

  

   此次聘请仪式引发了业内外广泛关注,诸多省内文学名家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河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建东表示,刘荣书和白庆国非常优秀,此次能够受聘河北美院,对于学校来说非常值得,“美术和文学分不开,我觉得所有的传世经典最根本的是其文学意义。”身为小说家的他对刘荣书的创作很熟悉,认为他是个总能带来惊喜的作家。他也期待两人在新的环境开拓创作空间,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诗人大解跟白庆国是相识30多年的老友,“他是位独特的诗人,我去省外时常有人跟我打听白庆国。”他表示当前不少作家诗人走进校园,创作思维方式也随之产生变化,他也希望刘荣书和白庆国此次受聘后一如既往地创作,“多向艺术家学习,激发思路,或许创作也会有变化。”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诗人刘向东说,近年来各大院校都注重引进诗人、作家,莫言、西川、王安忆、毕飞宇等相继走进校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相信白庆国和刘荣书也能在河北美院发挥应有的作用。他认为白庆国是自成一体的诗人,他的《棉花》《等距》《尖削》等诗作“几乎消除了所有华而不实的东西,达到结构简练和词语精确的完美境界”。

    

 新乐农民诗人视写作为生命


 今年58岁的白庆国是新乐市化皮镇曹家庄人,他是家中四个孩子的老大,父母都已年近八旬,他和妻子有三个儿女,如今也都成家生子。多年来白庆国一直靠种地、打工孝顺父母、抚养儿女,对此他很知足:“老百姓过日子没啥太大奢望,有饭吃有衣穿没其他杂事就很好。”

 对生活没太高要求的白庆国唯独对一件事执着无比,那就是写作。从小他就喜欢唐诗,少年时喜欢上张贤亮、冯骥才等,“那个年代一说谁是作家,就觉得光环特别亮,上学时我开始尝试写点小东西。”1985年白庆国当兵复员回到家乡后看到《诗神》创刊号,21岁的他决定写诗:“感觉这个占时间少,我能写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也没想过将来成为大作家,就想着要努力。”从那时起他一写就是30多年。

“文学创作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像我这种一直生活在农村的作者,最容易中途夭折、掉队。”白庆国在一篇总结个人创作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平时的白庆国跟乡亲们一样,在为生活奔波。“别人干啥咱干啥,种蘑菇、养鸡,想办法挣钱呗。”有一次他和妻子种了两吨蘑菇,谁知所有的蘑菇全坏了,当时夫妻俩都快愁白了头。农闲时节他也不闲着,在新乐一个单位当临时工烧锅炉。他还曾去新乐长寿镇当清洁工,负责清扫的那段马路大货车非常多,每天穿梭其中他总是灰尘满面……

  阅读写作只能见缝插针,有20来年白庆国都是在劳动之余默默写诗,投稿,等待……他在凌晨起床阅读文学刊物;在石家庄卖菜时拐到《诗神》杂志社,找大解、韩文戈等诗人探讨诗歌;在田里忙活时想到几句就会立刻找纸片记下来。终日的奔波劳碌他从不叫苦,但投稿不见回音、周围人的不理解让他纠结、焦虑,日复一日地压在心中,有几次差点压垮了他,心情低落时常常无端落泪。后来白庆国跟诗友开玩笑说:“死不了三次你就当不了诗人。”写作真是生死大事?对此白庆国的回答很直接,“非写不可,不写就没命了,一天不写就觉得白过了。”

  2007年白庆国的组诗《一个人的村庄》在《诗刊》头条刊发,那天他简直要疯了,不断把消息分享给诗友们,直到手机欠费;2009年白庆国参加《中国作家》征文,有26首诗作被采用,同年10月他荣获首届郭沫若诗歌散文奖诗歌优秀奖。白庆国把好消息第一个告诉了母亲,他觉得终于可以给家人和乡亲们一个交代了;2012年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8年他的诗集《微甜》入选 “中国好诗·第三季”,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21年,白庆国入选由《星星》诗刊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

  白庆国那些如北方大地田野般质朴醇厚的诗作逐渐广为人知,著名评论家霍俊明认为,白庆国的诗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是可靠的。还有评论家称,在乡土诗歌的写作中,白庆国的文字,就像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土豆或者红薯一样,淳朴自然而又原生态,把村庄的真实、乡村的现状,左邻右舍的喜愁悲苦、街坊邻居的音容笑貌描写得饱满活泛。

  对于此次受聘河北美院,白庆国说自己很幸运,“在土地上生活了大半辈子,今天一个转身步入了大学殿堂。”这次受聘令他感到安慰的是能更加安心地写作了,

  “之前我一直在石家庄打工,受聘以后生活有了保障,能安心创作了。现在我的生活很自由,写作也自由。我一直感觉没有满意的作品,正向满意的作品目标前进。”他还透露,今年他的散文集《乡村底色》将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河北美术学院人文艺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河北美术学院   ICP备案号:冀ICP备11000893号-1  冀ICP备1100089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