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Content

转载:河北青年报刊登我校特聘研究员白庆国老师专访

Author:  Time:2022-09-30 15:41:34  Browse:

转载9月30日河北青年报对我校特聘研究员白庆国老师专访


石家庄新乐农民诗人白庆国散文集《乡村底色》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还原自然生活中的美好记忆


石家庄新乐有位农民诗人白庆国,他坚持写诗三十多年,曾入选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获首届郭沫若诗歌奖、第十二届河北文艺振兴奖、第三届孙犁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还被河北美术学院聘为研究员。2018年,白庆国的诗集《微甜》入选 “中国好诗·第三季”,如今他又出版了散文集《乡村底色》,用手中的笔继续书写他热爱的村庄和土地。


底色就是村庄该有的颜色


在《乡村底色》一书中,白庆国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村庄里的石磨、石碾、捶布石、布袋、犁铧等老物件,写下老木工、打铁匠、马车夫等在人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的手艺人,写下村庄里的玉米、红薯、芝麻、高梁等个性不同的植物……在这部散文集中,白庆国写下了养育他的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还原了那些自然生活之中的美好记忆。书中文章感情真挚、细节丰满、语言朴实又有诗意,字里行间透着作者对乡村和土地以及过往岁月的深深眷恋。


白庆国说:“一个人持久地生活在一个地方,必然会产生感情,而且这种感情是相当浓烈的。何况这个地方是生我们的地方,养育我们的地方,又是我们成人的地方。这个地方给了我们寒冬里的温暖,同时也滋养了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关于书名,白庆国本来计划用《乡村底片》。“那些发生在村庄的往事距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它们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像一张底片一样,只要我们愿意去洗,它就会显影,历历在目。后来花山文艺出版社郝建国社长觉得不如叫《乡村底色》,我思考了一下,觉得这个书名更合适,底色就是原色,就是一座村庄该有的颜色,这颜色包括村庄史、民俗以及村庄原在的文化根基。”



对乡村生活的描写真实生动


“我持续不断地书写乡村,是因为我觉得乡村是人类的根。我希望读者常到乡村走走,或许你碰到了蜜蜂正钻进花心采蜜,或许你恰巧看到了两只喜鹊正在兴奋地对话,这些景象你在城市是不容易见到的。我认为,一个人的履历上没有乡村生活的生命体验,是不完美的。我从小生活在乡村,对乡村的点点滴滴一清二楚。我接触和遇到的事情有时让我很恼火,有时他们的率真也让我敬爱。”白庆说。


正因为几十年来深处其中,所以白庆国在散文中对乡村生活的描写是真实可感、具体生动的。比如《捶布石》一文中,写到二奶奶骂鸡的一个小细节,非常有画面感:“二奶奶和三奶奶经常来我家捶布,二奶奶来时, 带着一块废布。 用废布抹去板石上面的灰尘。一些多事的鸡,有时在上面拉下几粒屎,让二奶奶看着生气。二奶奶就骂不长眼的鸡,迟早要杀了你。我看着二奶奶气得眼珠子转来转去,心里就偷着笑。”又如,《土地》一文中写到了一个农民对土地掩藏不住的深情。“1983年我有了土地。当几个人手里拿着尺子、锤子、白灰面,在一块土地前丈量时,我的心就开始澎湃——我将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了,我将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了! 抑制着激动的心情,等他们把木桩深深揳进土里,我才松了口气…… 他们的背影逐渐消失,直至彻底看不见时, 我才大声地吆喝了一声。 这是我人生最痛快的一次吆喝。”




他用文字反馈给这片土地

花山文艺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乡村底色》一书责编梁东方在编辑书稿的过程中,曾经去白庆国的家乡拜访这位农民诗人。当他坐在农家院里,看到村外一望无际的庄稼,吃着树上摘的香椿、用本地井水做的豆腐时,他对白庆国散文的理解也更具体、更深刻了。他说,白庆国用朴素温暖的语言将个人的生命体验凝结为丰富的文本。作者对土墙、卖场、牛车、树木、蒲墩等乡间寻常事物进行了深入刻画和描绘,将其献给热爱村庄与自然的人们,献给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读者。每一个读到这些文字的人,都会被作者的赤子之心所感动。


“好的文学不是来自虚构,而是实实在在的土地上的产物。散文集《乡村底色》是芬芳土地上结出的硕果,和沙地上的花生、红薯和西瓜一样,都是本地的特产。沙地上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红薯和西瓜养育出来的人,终将用文字反馈给这片土地。”梁东方认为,文学的要义一向是其独特性,越是某一块特定的土地上酝酿出来的看起来只属于这块土地的花朵果实,越是具有审美的普遍价值。这也正是白庆国散文的意义所在。


语言简洁具有诗歌的质地

国内外有不少优秀的诗人既写诗歌,也写散文,他们在诗歌与散文之间游刃有余地自由转换,两种文体互为浸润滋养,从而使其散文具有属于自己的审美特色。白庆国告诉记者,在写诗的同时,他也一直在进行散文创作。有时他感觉诗歌的表达不彻底,就利用同题写起散文来,比如《干净的村庄》就是诗歌与散文同在。


在白庆国看来,散文创作与诗歌创作是相辅相成的,三十余年大量的诗歌练习也练就了语言的简洁干净和意蕴丰富。在《乡村底色》一书中,很多篇散文在语言上有着诗歌的质地。比如,“村庄啊,我愿意是一头牛、一只狗、一张犁、一把锄。或者是一块砖、一片瓦,甚至是你的炊烟与河流。我还愿意是你干净的月光下均匀的鼾声。”“一棵玉米生长时,他的呼吸、关节,以及他伸展的叶子,甚至他的一声咳嗽,都具有雄性的壮美。即使他在晚年都保持了年轻时的耿直,他绝不囫囵地度过一生。”“明亮的月光下麦子们站得整齐,一动不动。它们各有理想,陶醉在自己美好的前程里。我仿佛听到其中一颗,‘噗嗤’笑了一声。”这样的例子在书中还有很多,充满诗性的语言让阅读过程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他的书房简陋却别具特色

作为一位农民诗人,白庆国的书房虽简陋却别具特色。他说:“我拥有全世界最简易的书房, 杂乱却明亮。”白庆国的书房是他居住的房子最西头的一间,是家里的库房,里面放着一张单人床。书柜是家具厂卖剩的,一扇门不小心就会掉下来,减价处理给他了。几块旧木板拼凑起来,上面再铺几张旧报纸就成了他的书桌。书桌上的书放得错落有序,上面还有几支笔,笔芯的油时断时续。如果灵感闪现,他就拿起笔迅速记录下来。 可气的是有时笔怎么写也不显, 着急得很, 一心弄笔了灵感就没了。


即便是这样的书房,白庆国也很喜欢它。中午劳动回家吃饭的空当,趁着妻子还没有把饭做熟,白庆国赶紧钻进书房。有时候他前脚刚迈进去,后脚就有一群麻雀飞出来。在炎热的夏天,麻雀把他的书房当成避暑的好地方了。白庆国喜欢的作家是卡夫卡、胡安、鲁尔福、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博尔赫斯、弗罗斯特、梭罗……有时候他读到好书入了神,听不见妻子的呼喊,妻子就会走到书房门前大发脾气,白庆国就谦恭地对妻子说,确实没听见,以后注意。要是妻子还不消气,他会以开玩笑的口吻对妻子说:“一个县城有几个作家,我已经被你抢到手里啦,你还不知足。”


凌晨三点起床看书写作

今年6月,白庆国被聘为河北美术学院研究员,这使他更自觉地从事写作。白庆国的时间安排是白天打工或者劳动,在没有任何体力活动时看书或写东西。记者上午10点多联系到他的时候,他正在一个工地上和其他打工者一起栽树种花。多年来,白庆国养成了一个习惯:凌晨三点起床看书写作。“早晨的时光使人利索清醒,大脑处于待命状态。我晚上一般在九点钟就入睡了,早晨四点就进入了学习。”夏天还好,凌晨三四点正是一天中比较凉爽的时候。但是在冬天,屋里寒气逼人,白庆国为了抵御寒冷就在房间里踱步,实在冷得受不了就把被子捂在身上一会儿。


“尽管我写了大量的乡村文字,但还是觉得没有把乡村故事写完。如今随着山乡巨变,农村和农民的生活跟以往相比也有很多变化。我想记录下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悲伤和欢乐的故事,如今已经开始动笔写‘新农民’的一个系列了。”白庆国表示,今后在继续乡村题材写作的同时还想扩大自己的散文创作主题。“可以涉猎城市题材,当然这对于我是一个挑战,我对于城市的理解还过于肤浅,不过我还是想试一试。”


 河北美术学院人文艺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河北美术学院   ICP备案号:冀ICP备11000893号-1  冀ICP备11000893号-4